徽州非遗搭上互联网快车
月球环形山、复古游戏机、卡通猫爪印……在项氏徽墨第四代传人、“90后”项颂的工作室中,直播间聚光灯下的徽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制,而是融合了各类新奇潮流元素,受到年轻网友追捧。
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素有“中国徽文化之乡”的美誉,拥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70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24项。
随着社交网络和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通过互联网关注传统非遗,一些歙县非遗传承人也选择开发年轻化的非遗产品,借助互联网进行非遗带货、科普等工作。
12年前,设计专业毕业的项颂开始学习传统徽墨制作,后来在接触到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后,便开始创新非遗作品,并在网络上开展非遗宣传和销售。
“这几年网络上非遗热度不减,很多年轻人也将目光放在了徽墨上,我希望给他们设计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项颂指着正在雕刻的新作品告诉记者,自己从其他非遗项目和文艺作品中汲取灵感,将传统工艺和创新设计理念结合起来,打造更加多元的“非遗”作品。
项颂拿起一块游戏机样式的徽墨告诉记者,创新不仅能让非遗在互联网上传播更广,而且还能拉近年轻一代与传统非遗的距离,让非遗更接地气。
在网店和直播间的助力下,这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如今已经成功吸引一批年轻拥趸,为徽墨打开了销路,成为非遗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互联网“大V”。
在保留非遗核心技艺与材料的前提下,对非遗作品的外形和销售渠道进行创新,这已经成为诸多非遗传承人的新选择。
“这是运用歙砚雕刻技艺制作的茶盘、杯托、吊坠,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非遗新产品带给大家。”在直播间内,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程礼辉正在向观众讲解创新非遗产品。
与传统的歙砚雕刻作品相比,经过改良的文创类歙砚作品不仅价格更加优惠,且颇具实用价值,深受年轻人青睐。
从第一次接触直播至今,程礼辉十分感慨,从前许多非遗难以走进年轻人的视野,而通过直播,非遗传承人不仅能近距离同观众在线对话、普及知识,更能广泛吸纳意见,优化产品设计。
“在直播间我看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我在改进产品设计后,又通过平台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曾经最多的一场,销售了30余万元非遗产品。”程礼辉表示,互联网为非遗产品打开了市场,也吸引了诸多年轻人关注非遗。
除了创新非遗制作、拓宽销售渠道,歙县近年来结合当地特色非遗与乡村文旅产业,利用网络平台,打造、推广知名非遗IP形象,带动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2023年,歙县举办系列文旅活动45场,吸引游客100万余人,带动旅游收入超3.2亿元。
“未来,歙县将继续借力互联网,开发更多非遗数字产品,深耕‘非遗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歙县文旅体局副局长王晓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