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经济】变老龄化压力为发展动力

2024-10-28 136823阅读

【数说经济】变老龄化压力为发展动力

  对于人口老龄化,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谈之色变。要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场景,强化质量监管,大力推动银发经济扩容提质,更好满足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近日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此前普遍预测,我国将在“十四五”时期末即2025年转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但显然中度老龄化社会已提前到来。

  老龄化是全球人口发展的客观趋势。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两个关键因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各国老龄化进程虽不同步,但总体在加速发展。联合国近期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结果摘要》预计,到本世纪70年代末,全球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超过18岁以下的人口数量。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多老快老”的特征。一是规模大,我国是当今世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二是开始晚但进展快,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仅用时20多年;三是“未富先老”“边富边老”,人口老龄化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相交叠。老龄化程度加深,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重挑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对消费需求、产业结构、经济潜在增长率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将增加全社会用于社会保障、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压力,增加家庭养老负担。

  对于人口老龄化,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谈之色变。党中央、国务院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近期国务院第九次专题学习要求,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强服务、资金和制度保障,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培育发展新动能。

  新动能从何而来?来自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更加积极的视角看待老龄社会,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来自将老年友好理念融入政策制定、设计生产、生活服务等各环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激发新动能。

  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上持续用力。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快速发展,全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增加,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对助餐、助医、助洁等需求愈加迫切。要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因地制宜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照护服务供给,加快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上不断发力。老年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我国老年人口质量已今非昔比,特别是许多低龄老人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要强化“老有所为”的制度保障,尊重和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支持低龄、健康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发挥经验、知识、技能等方面优势,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建设。发展适合老年人的数字技术和产品,帮助老年人拥抱美好数字生活。

  发展银发经济,挖掘老龄社会潜能。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银发经济既包含“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也包括“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中度老龄化社会对养老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场景,强化质量监管,大力推动银发经济扩容提质,更好满足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帮助今天的老人,就是帮助明天的每一个人。 (作者:熊丽 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资本动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