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不合群?2亿用户表示不服
近日,#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不合群的表现吗#登上热搜并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朋友圈和是否合群没有关系,只是不想自添烦恼,保护隐私。也有网友认为朋友圈是他人认识自己的一个窗口,三天可见会减少与过去的联系。“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功能从问世起讨论热度就一直不减,到底触动了谁的DNA?
超2亿用户设置仅3天可见
据2021年微信之夜的数据显示,将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自闭式社交”,在他们手中微信仅仅是通讯工具,不再是生活分享的一个平台。
这一功能的设计初衷是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在数字时代,每个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通过设置三天可见,用户可以对自己的信息披露程度有一定的控制,避免过度暴露自己的生活细节。
但对某些人来说,朋友圈三天可见似乎传达了一种被排斥、不合群的信号。对此,有网友表示:“不发朋友圈阁下如何应对?”的确,有些人虽然没有设置朋友圈可见范围,但一年只发过几条朋友圈,一刷就能刷到好几年前,有的甚至直接关闭了朋友圈。
没开朋友圈被质疑性格封闭
朋友圈成求职者隐形简历?
近日,江苏徐州的求职者小玉称,自己投递简历求职,与一公司人事加为好友后,对方竟直接发了大段语音质疑小玉性格封闭、不开放,原因是没对他开放朋友圈。
还有网友分享自己应聘互联网工作的经历,面试官在第三轮面试时问:“你为什么从来不发朋友圈?”他快速回答:“我不是从来不发,只是最近三天没发,我的朋友圈设置成了三天可见。”对方听完没有再继续问,虽然最终他得到了那份工作,但不知道这个答案是否令对方满意。从那以后,该网友总是回想,不爱发朋友圈是个问题吗?难道这代表了一个人不合群?
这不是个别现象,如今越来越多的招聘官收下简历后,会加求职者的微信考察朋友圈,希望能大致了解应聘者工作之外的状态。某机构招聘官表示,对学历、资历的考察不如对人“软件”方面的考察重要,但这方面也往往最难考察。
也正因为这点,许多人直接把朋友圈设置为3天可见或者直接关闭。
旧人不知我近况,新人不知我过往
随着面临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微信好友的数量也急剧增长,我们已经很难再用“好友”关系来界定通讯录里的人,“泛好友”却越来越多。“泛好友”,是指在微信朋友圈中存在,但还未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下建立稳定人际关系的弱关系人群,朋友圈中的“点赞之交”在现实中可以说是陌生人。甚至以前的熟人也随着时间渐行渐远,变成了“陌生人”。
很多网友表示,“三天可见”有一个明显的好处是避免被“挖坟”,最常见的场景便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别人通过朋友圈介绍自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它可以让我们的内心世界与个人生活不被完全暴露于那些不太熟悉的人眼中。
在当代社会,“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一个平衡的调节器。设置这种功能的潜台词是:老朋友不必回忆三天前的我,新朋友也不要试图通过之前的我来了解现在的我。
混得好才半年可见,不营业不发朋友圈
有网友表示目前设置的也是三天可见,但有一段时间是半年可见。“半年可见的那段日子,我是混得意气风发,巴不得别人知道我每天在干啥。”
很多人朋友圈里不乏炫富、秀恩爱等各种“凡尔赛文学”,或者精致地过着明星一样的生活,对比之下自己的生活好像过于平淡。经常想发条朋友圈,文案打了删删了改,照片经过几轮精修才能发出来,久而久之分享欲越来越低。如今一打开朋友圈,除了“打广告”“工作转发”“营销自己”之外,“分享日常”内容的朋友也是屈指可数。朋友圈成了一个有“负重感”的存在。
消失的朋友圈,你会怀念吗?
为什么好多人都消失在朋友圈了?相关话题也是屡被网友热议。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这种现象,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对此,有网友评论表示:因为朋友圈不再是朋友的圈。还有许多人都有过的“打脸”时刻,前一晚情感充沛地发完朋友圈,第二天醒来便心怀羞耻地立刻删掉,删完又觉得生活的片段也随之消失,不免为此感到遗憾。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类似体验,翻看自己曾经发的朋友圈不忍直视,“我那个时候怎么什么都发啊!”更不好意思打开给不熟悉的人看。当然,也有人觉得曾经的朋友圈幼稚但可爱,也许不精致甚至有点土,但曾经的开心被真实地记录下来了,“原来我那么鲜活而热烈地活着!”
你会怀念曾经那个想发什么就发、认真记录生活的自己吗?
三天可见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专家表示,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不一定是一种不合群或不友好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在社交媒体时代的隐私需求和自我保护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需求和偏好,有些人可能更喜欢保持一定的隐私,避免过度分享。他们可能更重视与亲密的朋友保持联系,而不是广泛展示自己的生活。
它也可能伴随着一些缺点,比如失去一些珍贵的回忆,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或疏远一些潜在的朋友。很多当下的心情、转瞬即逝的想法、一些美好的瞬间,不记录下来也许会随着时间淡忘了。
当然,我的朋友圈我做主,是否三天可见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保护隐私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朋友圈未必精彩,但生活可以活得精彩!
(海报新闻编辑葛思琦 综合自三联生活周刊、海峡网、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