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谈金融改革:抓住八个“势在必行”创新发展

2023-12-31 112953阅读

  据贾康分析,八个“势在必行”分别为:以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升级发展势在必行;以金融多样化改革形成无缝对接的金融―资本市场势在必行;逐渐提高直接金融比重势在必行;以健康、可持续的政策性融资体系匹配金融创新支持超常规发展势在必行;在金融创新中对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势在必行;以PPP等投融资机制创新支持“有效(聪明)投资”和民生改进势在必行;在金融改革中积极创造条件实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而决定性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正确把握好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中“规范中发展”与“发展中规范”权衡关系势在必行。

  以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升级发展势在必行

贾康谈金融改革:抓住八个“势在必行”创新发展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怎么理解?在贾康看来,所谓金融可以理解为国民经济的心血管系统,也就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说的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这样的一个心血管系统当然就有了一个核心的地位、功能。

  贾康指出,但是这个心血管系统不论怎么重要,它的存在就是服务于整个生命机体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是金融出发点和归宿之所在,而且实际生活中如果金融发展处理不好,核心有可能变为“空心”,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就是鲜明的金融方面出事而危及全局的案例,我国也有案例,比如温州的经验教训。

  贾康认为,中国总体上的后发优势是明显的,成长性的发展纵深潜力空间也是非常值得看重的,但也需要抓住要害问题,在战略思维上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现在正在爬坡过坎,要攻坚克难,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升级发展这个战略思维一定要面对全局确立起来。

  以金融多样化改革形成无缝对接的金融―资本市场势在必行

  我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进一步多样化,这方面有进步,但贾康认为还明显不足,要达到的境界应该是使经济社会中的各类融资需求都能够有对应性的有效供给。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贾康指出,各个概念之下各种多样性的金融产品,以及提供金融产品必须有多样化的金融机构等是显然不可回避的一个发展命题。而实际上,我们国家这些年金融发展有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过度垄断的弊端。

  贾康提到,客观的评价,金融有垄断因素是常规,因为金融是特殊的领域,要持牌、要有准入,这个准入相当严格,当然就会伴随着一定的垄断因素。“多样性”消除过度垄断因素是真问题之所在,垄断因素不能过度,以尽可能充分的竞争,在有一定的垄断而又有竞争活力的情况下,以金融支持赛道上的创业、创新,以对各类融资需求的要素流动中的供给,使市场主体能积极抓取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企业的机遇。

  “金融生态的较高水平,应是从传统常规金融的‘低利贷’、小额贷款公司式的‘中利贷’,多种类别、期限、方式的金融产品各有对应而无缝连接,形成对于多种实体经济层面市场主体、社会成员融资需求的供给体系,把‘高利贷’边缘化、挤出去。”贾康表示。

  逐渐提高直接金融比重势在必行

  我国金融体系现状中,间接金融为主体,占全部融资量80%左右,直接金融仅为20%左右,直观上使宏观杠杆率居高不下。贾康认为,这样易形成高杠杆风险压力错觉,同时债务资本化比重低,要素流动和重组机制不活跃,客观上不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充分发挥和使要素充分竞争性流动来扩大创新弹性空间、释放供给侧潜力。

  为什么这么说?贾康表示,间接金融最典型的是贷款,比较适合于经济体发展初期。而间接金融的贷款来源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因此防控风险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贷款责任人实行终身追责制。有这样一个“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银行当然存在“当铺思维”。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吸储资金的安全性,但已不适合“互联网+”阶段的情况,难以有效支持数字经济时代的前沿创新、升级发展。

  贾康指出,美国的经验是直接金融为主(80%左右),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今后一个时期的大方向是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来积极发展直接金融。“互联网+”创新迫切需要有风投、创投、天使投资的直接金融支持,这是最前沿的,硅谷经验就是表明真正能够突破的、所依靠的必须是这种风投、创投、天使投。

  以健康、可持续的政策性融资体系匹配金融创新支持超常规发展势在必行

  政策金融的国际经验对应的很多都是中小微、三农、草根创业创新以及绿色金融等等。而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的机制健康度,在贾康看来,可以总结为风险共担及支持对象要有规范化的遴选机制,这两方面都是对创新的考验。

  贾康认为,面对小微、三农、创新、增长点金融机制支持的融资机制在战略考量上需以财政为后盾。财政的公募资源里的政策性资金要做市场化的运作、专业化的管理、杠杆式的放大,财政资金有限是乘数放大效应的来源,比如财政贴息、政策性信用担保到多种形式的地方融资平台。

  贾康表示,2020年,财政发行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其中拿出五分之一(2000亿)从中央直达到地方基层,形成以财政贴息支持大量在疫情冲击之下要维持生存的小微企业个体户,维持了他们的生存就支撑了中国最基本的就业稳定局面,就维护了大局,这样的放大乘数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对全局的贡献是战略性的。

  在金融创新中对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势在必行

  提及“互联网+”,贾康认为,现在已经别无选择,必须推进数实融合,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数字化,这是中国真正能够实现创新发展、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龙头。在这个方面,我们再也不可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贾康表示,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充分体现它的新意、冲击力、升级发展中的颠覆性创新的空间。比如,互联网巨头的小额贷款,普惠金融看起来有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当然也有局限性,比如可以在商业性金融的轨道上把实际的金融服务的范围扩大到很多的草根创业创新、小企业金融服务上,这就带有普惠特点,小额贷款终于成了一定的气候。

  “但同时它也有局限性,它要求的是大数据里面贷款申请者必须有电子痕迹可查,很多中国农村三农概念之下的创业创新,主体基本没有电子痕迹,怎么申请?还是拿不到。”贾康指出,这就是政策性金融去解决的问题。但要充分肯定已经有的普惠金融在商业化金融轨道上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中心支持下的长足进展。

  以PPP等投融资机制创新支持“有效(聪明)投资”和民生改进势在必行

  我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于“波浪式发展”中正面临新的一轮上升潮。

  据贾康总结,PPP的正面效应有六大方面:使政府履职胜任愉快,使项目绩效提升造福于民众,使许多企业得到投资主体更广阔的舞台,使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入“形势比人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倒逼法治化和阳光化。

  贾康指出,现有一大批可以总结经验的实际案例。这也是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间现在新的一个非常值得市场人士注重的领域,也是解除政府资金有限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的机制。

  在金融改革中积极创造条件实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而决定性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人民币在渐进国际化进程中,已从“周边化”而推进到加入了IMF框架下的特别提款权(SDR),但何时可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存在明显不同意见。

  贾康认为,这一大方向应坚定不移。如果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人民币不可能成为货真价实的硬通货,不可能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关键是如何形成可行方案。

  正确的把握好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中“规范中发展”与“发展中规范”权衡关系势在必行

  谈及如何正确的把握好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中“规范中发展”和“发展中规范”这一对权衡的关系,贾康表示,“发展中规范”与“规范中发展”,两个概念并不是互相否定的关系,但排序有先后。

  贾康认为,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首先需要以发展带来创新,而创新就要突破过去的一些条条框框,所以发展中规范这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要给出试错的弹性空间,如果没有将发展摆在首位,先讲规范中发展,等于说无法通过试错来实现创新。

  贾康称,一定是要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匹配发展中规范在第一位,再跟上规范中发展也非常重要,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间要密切跟踪发展态势,能够及时防控“八九不离十”的风险因素,实施规范中发展,压住和化解风险隐患。

  “这一对矛盾正确处理,将长久的考验整个社会。”贾康表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资本动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