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央行陕西分行行长魏革军:服务陕西对外开放 促进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3-11 109213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李玉敏 北京报道  

2024年全国两会开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魏革军。魏革军拥有丰富的金融系统工作经验,先后在中国河南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央行政策研究室、央行办公厅、金融时报社、央行南京分行、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曾任央行办公厅新闻信息处处长,金融时报社副总编辑,央行南京分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副局长,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社长等职务。

在两会现场,魏革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感受是清醒、务实和信心。总理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非常清晰,既讲成绩也讲问题;所确定预期发展目标是适宜的,体现了经济潜在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政策措施明确,兼顾进取性、稳健性、协调性和一致性,便于执行传导。我最关心的是金融改革发展、金融政策以及对外开放问题。”


当前,陕西锚定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对外开放发展取得了扎实成效。 魏革军表示,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全力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辖内金融机构在服务陕西省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是自身解放思想、观念更新、开拓创新、融入全球化的过程,银行服务陕西对外开放与自身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金融机构要持续锻造自身的硬实力,服务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同时也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金融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    

《21世纪》:陕西省始终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强陕兴秦的关键一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当前,陕西省对外开放的情况如何?

魏革军:扩大开放是强陕兴秦的关键一招,当前,陕西锚定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目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对外开放发展取得了扎实成效。陕西省先后与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新格局,对外开放的规模不断向好、通道不断完善、平台不断优化。

一是涉外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陕西省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178.0%,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陕投资3.77亿美元,增长388.3%。二是通道不断完善。西安航空口岸列入全国重点枢纽口岸示范工程,铁路口岸实现国际国内高效率互联互通。三是平台不断优化。陕西省现有综合保税区7个,数量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省份第一。制度型开放步伐加快,陕西自贸试验区36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21世纪》:自2017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央行陕西省分行紧扣陕西自贸试验区“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积极开展特色化、差别化创新,全力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央行陕西省分行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魏革军: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全力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具体看:一是强化金融外汇创新案例培育;二是支持特色片区建设;三是助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高质量发展;四是提升跨境人民币服务“一带一路”效能。

其中,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是我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一个以推动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以金融支持种业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引导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指导杨凌农商行创新推广种业品种权质押贷款等生物资产质押贷款,运用订单、应收账款、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业务,支持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企业发展。截至2023年末,杨凌片区种业全产业链累计信贷投放5.6亿元,金融服务种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同时,为进一步支持中欧班列长安号及产业链企业发展壮大,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创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指导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发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外汇局陕西省分局指导金融机构创新多种信贷产品。截至2023年末,“中欧班列长安号融资”场景累计助企融资114.62亿人民币。

此外,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建立并动态更新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名单,推动金融机构通过“电子化+便利化”方式为优质企业提供便利范围更广泛、办理手续更简便、成本降低更显著的线上化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2023年,陕西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397.74亿元,同比增长209.15%,增速排名全国第三,全省跨境人民币服务企业数累计突破5000家。

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21世纪》:为服务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金融外汇业务做了哪些创新?如何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魏革军:陕西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设立以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外汇局陕西省分局紧扣陕西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全力打造投资自由、贸易便利、金融开放的营商环境,服务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资本项目“放管服”改革。截至2023年末,作为中西部首家试点落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9亿美元;指导成功注册设立首只外资股权投资基金2000万美元。

二是便利跨境贸易结算。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简化账户开立流程,便利本外币资金结算;建设“跨境人民币示范网点”,推出“本币优先”减费让利特色服务,持续优化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名单管理机制,让更多中小微企业享受便利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

三是畅通金融外汇政策传导。创新推出“陕汇通”跨境金融服务微信小程序,实现跨境金融政策“一点即学”,业务办理“一看即懂”、服务网点“一网全汇”、业务专家“一站服务”。充分利用“网、媒、群、号、屏、端”等多种方式,加大跨境金融政策宣传传导解释力度。

四是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开展“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提升年”活动,打好“政府担保增信+财政奖励激励+产品创新增效+业务流程便利+风险防控保障”五位一体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提升外贸企业汇率避险能力。2023年,陕西省外汇衍生品履约额114.72亿美元,履约套保比率30.97%。

《21世纪》:据了解,陕西已有4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科创企业票据融资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您是否可以介绍下详细情况?

魏革军:西安科技创新实力雄厚,为紧密结合优势产业和供应链金融发展实际,系统解决科创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无法达到银行授信标准,收到商票后难以使用票据融资的问题,2021年起,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营业管理部创设“科创票链通”模式,借助商业汇票、供应链票据等载体,引入政府性担保机构等资源,实现信息互通、信用流转、授信分享,有效降低融资难度和成本,提升科创企业资金流转效能,助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聚焦两会丨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央行陕西分行行长魏革军:服务陕西对外开放 促进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建立科创企业名录,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二是用好再贴现工具,加大科创企业支持力度;三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四是引入担保公司等第三方,推动实现信用共享。该模式下,通过对科创企业进行“标签化”和“名录制”管理,在现有再贴现额度内切分专用限额优先用于支持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引导和结构优化双重功能,精准高效引流金融资源服务科创产业发展。

同时,银行按照尽职调查规范要求掌握企业资质、经营状况、融资需求等真实情况,对企业票据予以贴现,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营业管理部根据尽职调查结果进行二次审核无误后再予以再贴现资金支持,也可有效降低业务风险,把控央行资金安全。截至2023年末,累计通过“科创票链通”模式为辖区科创企业票据办理再贴现116.14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2900万元;最低贴现利率1.2%,平均低于同类型企业同期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20个基点。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21世纪》:陕西省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难点痛点问题?

魏革军:陕西地处内陆腹地,西安市距离我国盐田港、广州港、宁波港、上海港的距离都在1400公里以上;对外开放时间晚,参与国际分工时间相对较晚,主导产业企业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耦合度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陕西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短板。虽然陕西与沿海发达地区对外开放的起点不一样、条件不一样,但陕西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和前沿阵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是陕西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对外开放中的难点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外企业数量少,开放型经济规模体量偏小;二是陕西省地处内陆腹地,进出口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制约了外向型产业发展和对外承接产业转移;三是各类对外开放平台创新引领示范、产业聚集作用还有待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痛点问题,有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培育壮大外向型经营主体。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培育外贸经营主体,支持外贸龙头企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形成“链主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的产业创新和集群发展生态。加大高端制造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引资力度。

第二,做强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着力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型开放体系,争取国家布局的重要开放平台建设和试点政策在陕先行先试。更大发挥各类园区平台作用,积极承接国内外加工贸易产业配套转移。实施高质量招商引资政策,确保各种奖补资金发挥最大牵引力。

第三,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以市场化营商环境增强投资便利性,最大可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法治化营商环境稳住发展预期,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制度,稳定外商投资预期。以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开放新格局,高质量落实RCEP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探索对标CPTPP和DEPA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依规享受平等待遇,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构建科学的监管标准

《21世纪》: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如何在服务陕西省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魏革军:辖内金融机构服务陕西省对外开放的过程,也是自身解放思想、观念更新、开拓创新、融入全球的过程。服务陕西对外开放和银行自身的全球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金融机构要持续的锻造自身的硬实力,服务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同时也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

一方面,不断提升跨境金融综合服务能力。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境内外、离在岸、本外币、线上下”等跨境业务服务优势,深入挖掘涉外经营主体需求,积极探索开发跨境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持续打造、升级跨境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金融业、金融机构自身的对外开放。辖内的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标国际同业高标准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提高全球化分工参与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吸引境外金融机构在陕西设立总部、地区总部及分支机构。支持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增设、新设分支机构,加强国内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机构、境外分支机构之间合作联动,创新拓展国际金融业务。

《21世纪》:未来,陕西省金融监管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方向是什么?

魏革军: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按照党中央关于金融监管的职责分工,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支付、征信、反洗钱等监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外汇局负责外汇监管。为此,陕西省金融监管要积极对标金融监管新要求,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一是要树立审慎的监管理念。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区别于传统的金融行业监管,其监管目标与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密切相关。充分认识人民银行监管的基础性、社会性和功能性,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等特点,树立监管与服务有机结合、兼顾有形和无形监管的审慎监管理念。

二是要构建科学的监管标准。认真梳理监管办法、制度标准,明晰市场主体负面清单,加强监管政策解读,做实做细常态化风险提示,有效督促市场主体稳健经营。同时,针对监管领域、监管对象的新变化,及时细化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实施细则,提升监管的精准性。

三是要扛牢压实监管主体责任。凡是承担金融监管责任的部门或单位,对监管职责范围之内的“有照上路”的金融活动要管,对“无照驾驶”的更要严管严查。务必扛牢压实监管责任,对于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采取风险提示、高管约谈和现场监管等手段措施,切实推动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违法违规金融行为要严厉打击,持续塑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资本动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