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一季度业绩指标回温 预计息差下降节奏放缓

2024-04-29 87575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4月26日上午,兴业银行(601166.SH)举行20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据该行管理层介绍,2024年一季度业绩亮点数据包括:营收同比增长4.22%;新增对公贷款2171.45亿元,超预期完成既定目标;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12BP,净息差环比、同比降幅收窄;其他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6.16%等。

因其财报数据表现在同业中表现较优,截至当日收盘,兴业银行(601166.SH)报收16.43元,涨幅达1.61%,4月以来,该行股价涨幅达4.12%。

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对该行营收、净利润、净息差、中收业务、不良资产等多项业绩数据表现较为感兴趣。

同时,投资者也对近期行业内讨论度较高的“手工补息”问题、房地产风险出清进展、债券投资等话题较为关注。

针对业绩表现及上述话题,兴业银行高管在会上进行了回应。

预计全年其他非息收入整体表现平稳

“对公贷款和投资收益的增加是拉动营收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在会上表示。

一季报数据显示,该行营收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实现营业收入577.51亿元,同比增长4.2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10%,相较于2023年末的同比下降15.61%有所收窄,实现243.36亿元。

“新增贷款额已完成既定目标。”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介绍,按照年初计划,该行期望一季度贷款投放量占到全年投放量的40%,即1900亿元。

数据显示,该行一季度对公贷款(不含票据)便新增了2171.45亿元,完成既定计划;同时,新投放贷款平均利率4.10%,价格继续保持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好水平。

“一季度,兴业银行是市场利率走势的受益者。”林舒表示。数据显示,该行实现其他非息净收入143.11亿元,同比增长16.16%。

对于其他非息净收入的增长,林舒介绍,除了同业金融市场板块这一传统优势业务较强之外,在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兴业银行通过减持实现非交易类价差收入41.38亿元,同比增加24.26亿元。

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表示,得益于集团旗下研究公司对于宏观策略及产业的研究,尤其是对利率走势的把控较精准,一季度,兴业银行抓住了较多波段性机会,带来了较好投资收益。

基于一季度业绩表现,投资者对于经营指标是否会在全年保持较快增长较为关心。对此,兴业银行管理层表示,2024年的工作目标是确保营收、利润在行业中处于较好水平。

对公领域,该行将把握新型工业化、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改造、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新趋势所产生的新机遇,在新质生产力等领域挖掘新机会。

投资领域,林舒表示,当前市场利率与信用利差均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后续各种市场风险因子的波动均可能对非息收入的增速产生影响,将做好债券组合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平衡,提升波段交易能力,预计全年其他非息收入整体表现平稳。

预计息差下降节奏逐步放缓

记者了解到,贷款、投资收益增长之外,负债成本下降也是该行业绩改善的因素之一。数据显示,该行实现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12BP至2.12%,达到股份行中位数水平。

“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协议存款等到期,改善负债结构;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共同带动负债成本下降。”陈信健表示。

虽然受存量按揭住房利率调整、LPR重定价等因素影响,该行一季度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12BP,但负债成本的压降促使该行净息差环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

在整个银行业息差持续收窄背景下,该行全年净息差表现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林舒表示,若LPR不再下调,由于之前投放的高收益资产会不断到期置换,预计息差还将延续下行趋势,但下降节奏会逐步放缓。

具体来看,负债成本方面,他预计近期存款利息不会进一步调降,但全年来看存款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近期不会调降的考量在于,2023年下半年存款利率已实现“三连降”,且最近一次下调是在2023年12月,调整力度较大。

“后续,我行将继续按照年度计划,监控全年息差走势,力保控制目标顺利完成。”林舒表示。

同时,近期,银行业正根据自律机制要求,开展对“存款手工补息”现象的自查整改工作。对于“存款补息的规范整改”影响这一问题,林舒回应,这将有效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夯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的执行效果,有利于全行业存款成本的下降,并且预计对股份行会有更多帮助。

据悉,目前,股份行各档期定期存款的上限均较国有大行有10-20个BP的定价优势,这一部分的定价优势有利于股份行拓展定价合理的大型客户资金,进一步稳定存款规模、优化存款成本。

房地产领域风险总体可控

作为最早一批股份制银行,兴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靠房地产业务驱动资产上量,如以住宅抵押贷款作为零售业务抓手,对公方面以房地产贷款、信托受益权等产品驱动。

在经历“同业业务”步入“严监管”周期开启业务转型后,近年来,随着地产行业风险放大,兴业银行转型进程进一步加快。

长期关注兴业银行的投资者会发现,“资产负债表再重构”是近年来该行业绩报告或发布会上出现的高频词。

而“五大新赛道”、“区域+行业”、“三张名片”等战略背后,是兴业银行从过去的“地产-基建-金融”旧三角循环向“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转变的工作思路。

通过发展战略转型,该行“资产负债表再重构”持续推进。在一季度发布会上,不少投资者对传统的房地产相关业务情况较为好奇。

对此,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在会上表示,房地产领域的风险总体可控。

据介绍,目前,该行房地产结构布局总体较合理,区域上集中在一线城市;结构上基本为住房类的融资。

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赖富荣也在会上透露,一季度末,包括信贷和非信贷的对公房地产不良资产率为3.16%,较年初增加0.12个百分点;内部分化较为明显,信贷类对公房地产不良资产率较低,非信贷资产不良率较高。

对于不良资产的增加,赖富荣介绍,主要是年初以来受房地产市场预期偏弱、房企风险持续暴露等因素影响,房地产业务风险管控形势仍较严峻。

据悉,目前,该行对公房地产资产的减值计提比例在4.5%以上,总体计提较为足值。

在风险化解方面,他表示,近两年,兴业银行应用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房地产风险化解政策工具,结合自身房地产“三分类”风险化解策略和敏捷小组工作机制,风险化解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今年将继续处置消化存量风险。

管控新发风险方面,赖富荣表示,兴业银行高度关注房价下行对相关资产质量的影响,多次通过压力测试、押品重估等对全行房地产押品风险水平进行评估。目前,总体抵押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抵押率安全边际较高。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资本动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