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10周年)“西域使者”张骞故里:探寻千年丝路的“古貌”与“新颜”
中新社西安9月15日电 题:“西域使者”张骞故里:探寻千年丝路的“古貌”与“新颜”
作者 杨英琦
“儿时,我对祖先的印象更多与张骞祠堂旁的桂花树有关,如今祖先的纪念地仍有桂花香气,但面对世界各地前来拜谒的游人,我的心境早已不同昨日。”张骞第67代后裔张利军说。
两千多年前,西汉使臣张骞持节西行,凿空万里。自此,丝绸、茶叶与葡萄、胡麻在声声驼铃中往来交织,殊方异类构建起一条贯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张骞因功被封为博望侯,更因其凿空之绩,被誉为中国古代“走向世界第一人”。
在陕西省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博望侯张骞长眠于此,不远处,一对朴拙粗犷的汉代石虎守护着陵墓。85年前,随着印有“博望造铭”四字的封泥出土,张骞墓的真实性得到印证,也使“张骞凿空”的史实重现世人眼前。
2014年,张骞墓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城固作为张骞故里,也成为人们拜谒、祭祀张骞的圣地。
图为张骞墓景区的张骞雕塑。 冯诗洁 摄“曾有一位意大利导演为拍摄丝绸之路主题纪录片,专程来城固探访张骞墓。”张利军负责接待,他对导演的执着记忆深刻:“那段时间正值酷暑,可他兴致勃勃,坚持成行,详细记录下许多与张骞有关的文化细节。他认为讲述丝绸之路不能不提张骞,不能不来他的故乡。”
城固县位于陕南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坐标,自公元前312年设县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城固聚焦张骞文化,以“丝路文化旅游区域性目的地”为目标,擦亮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名片。
在研究、宣传张骞精神的过程中,张利军感到张骞文化的辐射范围愈加宽广。“尤其在近十年,各行各业的人们来到这座小城,在张骞墓前表达自己朴素的敬仰之情,关心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在我看来,这证明了祖先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精神在今天仍极具感染力与现实意义。”
9月10日,张骞墓景区内肃穆庄严,偶有游人前来拜谒。冯诗洁 摄今日的城固,“张骞元素”已融入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各方面。张骞文化广场、张骞通西域群雕、博望大道等城市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张骞牌汉中仙毫、张骞礼酒、张骞丝绸等产品被先后打造;张骞文化研究会、张骞书画院、张骞文武学校等团体机构相继组建……张骞文化已逐步发展为当地乃至汉中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精神遗产。
同时,随着研学游与“博物馆热”兴起,依托张骞墓修建而成的张骞纪念馆利用拓片、沙盘、VR技术、视频等全景式展示了张骞生平细节与城固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凭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吸引大量海内外游人。2023年1月至8月,张骞纪念馆已接待研学团游客逾六千人次,远超往年同期人数。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葡萄、石榴等“丝路来客”也在城固落地生根——全县葡萄栽培面积超过3200亩,年产量约5000吨,已成当地民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此同时,产自城固的柑桔也沿着丝绸之路输往中亚五国及俄罗斯,备受海外食客青睐。
“我曾有幸沿祖先足迹重走丝绸之路,沿途品尝了石榴、葡萄,还看到异国街头种满了桑树。”张利军感慨,虽然跨越千里,各地民众却享受着同一味果香、同一片树荫。“正如今日的‘一带一路’建设,不止张骞故里、丝路沿线,正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共享丝路文明带来的发展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