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开发区:让“有色产业”更有特色
炉口火焰熊熊,机器轰鸣。走进位于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二期熔炼车间,满载混合矿料的链板正源源不断向前输送,链板一头连着原料一头对接“多元炉”。
这些混合矿料,对铜冶炼来说是必备“食材”,而“多元炉”就是“中央厨房”,原料通过“多元炉”冶炼出铜硫,进入“火精炉”进一步提纯后便可直接产出阳极板。
“为解决传统铜冶炼流程长、不连续、热能损失高等问题,我们自主研发‘中金岭南两段短流程炼铜工艺’,并建成了全球首条两段炼铜新工艺――‘年处理100万吨多金属矿项目’示范生产线。该工艺生产稳定、安全可靠,节能效果明显。”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投资部部长郑军涛说。正是得益于这项新技术,实现了铜精矿到阳极铜生产流程从三段缩短到两段,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100公斤标准煤,比传统三段炼铜工艺节能23%。
如何让“有色产业”更有特色,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是关键。近年来,东营开发区按照“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基本路径,形成了以铜冶炼、电解、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拥有70万吨铜冶炼和50万吨铜加工能力,重点依托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铜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实施有色金属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两个投资过百亿元项目,推动铜冶炼产能突破百万吨,精深加工领域形成一批高端铜材产品,通过拉长、增粗产业链条,以产业集群融合协同进一步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
同时,为更好地发挥政策对有色金属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制定《东营开发区有色金属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及配套扶持奖励政策,重点围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聚力实施企业优强行动、聚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3方面布局10项具体工作,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明确目标和路径。
从铜冶炼到铜精深加工,一大批优秀企业、项目“串珠成链”,在全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链条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目前,东营开发区有色金属产业主要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3家,包括铜冶炼及铜加工企业9家、铜供应链企业4家,主要产品涵盖阴极铜、电磁线、铜箔等10余个门类,1至8月份,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增长16%。(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朱枫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