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水系连通引“活水”扮靓水美乡村
仲冬时节,河南省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村边的蓝河里流水潺潺,鹭鸟翩飞,一群群游鱼倏忽而过,划出一道道清澈的涟漪,为古老的村庄增添了缤纷的画意。
12月1日上午,73岁的村民李廷元带着记者走在蓝河岸边,一边观赏着河流的冬日风景,一边说着蓝河的历史。他自幼生活在这里,亲眼见证了一条河由清澈到干涸,再由干涸到清流款款的巨大变迁。20多年前由于上游地下资源开采严重,加之气候干旱等原因,蓝河水域遭到破坏,曾经水草丰茂的河流变得满目疮痍,垃圾遍地,令人痛心。
近年来,郏县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结合县内河流水系分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围绕群众在水资源、水安全和水生态等方面的需求,构建郏县县域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实现了县域“大水网、大水系、大连通”,如今蓝河风光再现,得益于该县广阔渠水系连通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清挖垃圾、疏浚河道、整治护坡、修筑水坝,北汝河水注入广阔渠后再流入蓝河,让干涸多年的蓝河恢复了20年前的生动气象,也为沿岸田野、村庄重新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通过水系连通,一幅水利兴、农业稳、生态好、旅游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徐徐展开。
“2020年以来,郏县累计投入资金近23亿,建成了广阔渠和恒压灌区提质增效一期、水系连通一期工程、水美乡村等35个重大水利项目,整治河道216公里,增加水域面积5000余亩,有效改善了全县水资源区域分布,河湖生态持续向好,全县近三分之一的村庄初步实现了以水绕村、以水靓村,为县域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郏县水利局局长王伟介绍说。
在位于薛店镇狮子口村的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方里,纵横耸立的项目标志牌整齐划一,平整方正的农田里冬小麦生机盎然,像一张张嫩绿色绒毯平铺在广阔的大地上。示范方负责人王利峰介绍说,示范方基础设施完善,综合生产能力高,尤其是这几年水系连通工程实施以后,庄稼有了充足水源,示范方内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连年丰收,今年小麦每亩平均节本增收100元以上,仅小麦一项今年就增收10余万元。
今年50岁的王利峰是小麦种植大户,种植小麦1100余亩,还托管代管周边麦田5000余亩。6000多亩麦田利用靠近广阔渠的优势,亩产达到1200斤。“种地离不开水,有水才能保丰收。同样一块地,同样施肥、管理,缺水时亩产只有1000斤。”王利峰给记者算着细账,深有感触地说,“有广阔渠真好,需要浇地了,灌溉设备一上,几天就可以浇一遍,每亩地浇一遍成本也就20元左右。”
王利峰口中念念不忘的广阔渠,是郏县在20世纪70年代建设的引汝济郏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由于年代过久,时有干涸现象发生。近几年来,由于广阔渠和恒压灌区提质增效一期、水系连通工程等的实施,北汝河水位因此抬高,河水沿渠自流,群众用水免费,浇地非常方便,广阔渠两岸旱涝保收田达到15万亩,补源面积20万亩,实现亩增产300斤,沿线9个乡镇的20多万群众受益。
郏县恒压喷灌站位于郏县堂街镇北汝河岸边,随着恒压灌区提质工程橡胶坝的完工,灌溉水源得到了有效保障,灌区粮食亩产量由过去的400斤至500斤提高到如今1000斤左右。
记者漫步在河南省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杨柳河、沣河、运粮河条条水系互相贯通,碧水、码头、绿地、游园、健康步道、红石景墙与古朴的石寨、旧居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临沣寨位于北汝河南岸,东临紫云山,因保存大量明清建筑和完好的古寨墙而远近闻名,有“古村寨博物馆”等美誉,众多游客慕名到此游览。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红石寨墙外面的内寨河和外寨河,由于缺乏稳定水源,要么河道常年干涸、杂草丛生,要么成为臭水沟。
2021年4月,郏县以县域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完成了总投资3.98亿元的郏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国家级试点县项目。随着北汝河一泓清水进入内寨河、外寨河,河道里从此碧波荡漾,寨内外众鸟和鸣,天光水色与明清建筑勾画出一幅柔美画卷,给观光的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
“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特别是像我这样上岁数的人,天天出来转转看看,心情舒畅,好像回到了年轻时候。”朱洼村村民朱贯轻高兴地说。
“临沣寨古香古色的建筑和水系节点景观吸引了周边县市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我们村的乡村旅游因寨而荣,因水而兴,发展快,前景好,形势非常喜人。”朱洼村村支书赵松涛兴奋地说,“接下来我们要依托这些独特的资源做文章,让更多游客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让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
水系连通暨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对堂街镇、李口镇、姚庄回族乡3个乡镇境内的杨柳河、运粮河等5条干流、15条支流共93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人文景观建设等措施,修建生态骑行绿道、健康步道、水上栈道、回廊景观带共18公里,打造生态湿地、游园等人文景观节点14处,3个乡镇、65个行政村、10万人直接受益。村庄之外,清流之畔,市民相约来到这里,漫步小道,闲话古今,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伴水而生,因水而富。郏县水系连通工程不仅助推了农民增收、环境改善,项目区沿线茶水、饮食等行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姚庄回族乡素有“中原茶食文化第一乡”的美誉。茶香源于好水,该乡地下水锶含量为400―500微克/升,是名副其实的“锶型矿泉水”。姚庄的茶有三大特点:斟于杯中,满而不溢;含在口中,甘滑醇郁;咽入腹中,气爽神清。一方好水养一方人,目前全乡百岁以上老人2位,90岁以上的67位,80岁以上的256位,又有“长寿之乡”美誉。
近年来,依托水系连通建设工程,姚庄回族乡大力实施生态补水、蓄水建设,增加生态水面6.6万平方米,地下水位普遍上升4至5米,为生活供水、工业供水、农业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做强水产业、做大水市场,叫响水品牌。目前姚庄回族乡拥有矿泉水厂4家,桶装饮用纯净水年产量50万桶,瓶装水年产量达到620万瓶,产品畅销郑州、许昌、平顶山等周边县(市)区。2022年5月引进河南布鲁克实业有限公司,投资5500万元建成年产5万吨富锶天然矿泉水厂,产品销往北京、上海、长沙、昆明等城市,年产值9600万元。
“一瓶水”做出了大文章。统计显示,姚庄回族乡新开饭店38家、茶馆12家,游客覆盖郑州、洛阳、漯河、许昌等周边县市,相关从业人员2000余人。
“我们全面推进水系连通暨水美乡村建设,目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增进群众福祉,进而推动郏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狠抓省、市级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样板片区建设和提升,为全省河道生态修复与幸福河湖创建打造郏县样板。”平顶山市委常委、郏县县委书记王景育说。(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